财务天地

《《企业财务通则》解读》

  • 作  者:财政部企业司
  • 出  版  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7-03-01
  • ISBN:7-5005-9742-1页  数:363
  • 尺  寸:16开版  次:
  • 市场价格:42.00
  • 分  类:会计准则  >  其他图书

内容提要

贯彻实施新的《企业财务通则》,培训至关重要。最近,财政部对全国财政系统和中央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应广大学员的要求,财政部企业司组织编写了《<企业财务通则>解读》一书。该书既结合现行有效的财务管理法律、法规和比较成熟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逐条解读了新的《企业财务通则》,又结合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系统地剖析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和政策,有利于各界正确理解和把握有关规定的内容,并指导实际操作,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研究者、实务工作者和其他关心企业财务管理的人员,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作为各有财政部门和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

目录

绪论
 一、企业财务管理概述
 二、1992年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历史回顾
 三、修订《企业财务通则》的背景
 四、修订《企业财务通则》的基本思路、 目标和若干关系
 五、新《企业财务通则》的框架结构和实施要求
第一章 总则与附则
 一、修订《企业财务通则》的宗旨及其法律依据
 二、《企业财务通則》的适用范围
 三、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与基本內容
 四、财政职责
 五、企业财务管理的主体
 六、企业依法履行纳税义务
 七、企业财务关系
 八、《企业财务通则》与原有企业财务制度的衔接
 九、新旧《通则》的对比分析
第二童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一、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概述
 二、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則和要求
 三、企业财务决策制度
 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五、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六、投资者的财务管理职责
 七、经营者的财务管理职责
 八、新旧《通则》的对比分析
第三章 资金筹集
 一、资金筹集概述
 二、权益资金筹集管理
 三、权益资金筹资决策
 四、企业资本管理
 五、资本公积管理
 六、盈余公积管理
 七、企业增资管理
 八、企业取得财政资金的财务管理
 九、债务资金筹集管理
 十、新旧《通则》的对比分析
第四章 资产营运
 一、资产营运概述
 二、资产结构管理
 三、资金调度控制管理
 四、销售合同的财务审核以及应收款项管理
 五、存货管理
 六、固定资产管理
 七、对外投资管理
 八、无形资产管理
 九、对外担保和对外捐贈管理
 十、高风险业务管理
 十一、代理业务管理
 十二、资产损失或减值准备管理
 十三、资产损失管理
 十四、资产处理管理
 十五、关联交易管理
 十六、新旧《通则》的对比分析
第五章 成本控制
第六章 收益分配
第七章 重组清算
第八章 信息管理
第九章 财务监督
附录
后记

预读

  第五章 成本控制

  《企业财务通则》第五章成本控制共11条,主要围绕成本控制、费用管理、研发费用管理、社会责任的承担、业务费用的支付、薪酬办法、职工劳动报酬、职工福利、缴纳政府非税收入的义务与权利、企业与个人的支出界限等方面作出规定。

  一、成本控制概述

  (一)成本控制及其葸义

  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资源的经济价值。所谓“资源”,既包括材料、固定资产:等有形资源的消耗,也包括劳务、资金等无形资源的消耗,前者体现为材料成本、折旧费用等,后者体现为人工成本、管理费用、资金成本等。所谓资源“消耗”,既有资源存在形态发生转化的情形,如原材料经加下成为半成品进而成为存货,也有直接耗费的情形,如支付税金、职工薪酬等。《通则》所称的“成本”,既包括产品成本或存货成本(即狭义的“成本”),也包括期间费用。由于会计核算习惯上将两者区分开来,为了避免误解,《通则》有个别条款采用了“成本(费用)”的表述,其中的“成本”就是指产品成本或存货成本。

  成本控制,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财务制度的要求以及自身的财务目标,运用各种成本管理方法,将各项成本掌握在一定范围内的财务活动。成本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率的必然选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就是“开源”和“节流”,前者受市场竞争等外部因素限制较多,后者更多依赖于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可控性相对较高。因此,成本控制是企业主动实现扭亏增盈、增强企业竞争力等财务目标的有力武器。

  (二)成本控制的原则

  1.成本效益原则,指因实施某项成本控制措施而付出的代价,不应超过其增加的效益。贯彻这条原则,要求企业全面考虑不同成本的重要性、可控性、利润弹性等特点。判断一项成本是否重要时,金额大小不是唯一标准,还应根据国家财务制度或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辨别容易失控的成本,例如企业承担本应由个人承担的支出、销售时给予对方的商业贿赂、业务招待费等,即使其金额不大,也应严加控制。成本控制应当要起到降低成本、纠正偏差的作用,具有实用性。成本的可控性决定了成本的控制难度,进而决定控制成本付出的代价或可降低成本的幅度。成本的利润弹性,指在其他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每减少一单位成本,将带来利润多大幅度的增加,弹性越大,越需要控制。

  2.因地制宜原则,即成本控制必须适合本企业特点、部门和岗位设置、成本项目等实际情况,不可照搬别人的做法。

  适合企业的特点,是指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其成本控制方法应有不同。

  适合部门和岗位的设置,是指对不同职能部门以及不同的岗位,由于其职责及活动引发的成本不同,成本控制方法应有区别。

  适合成本项目的特点,是指不同成本有不同的性质及目的,成本控制方法应有差别。

  3.全面控制原则。全面控制,即全体职工参与,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中所耗费的全部成本进行严格的限制和监督。它要求:(1)对企业全部的料、工、费支出进行控制;(2)对产品成本形成的全过程,包括产品的设计和试制、物资的采购和储存、生产工艺的制定、生产组织、质量检查、供销、运输、售后服务等各环节发生的成本进行控制;(3)企业内部所有职工参与的全员成本控制。

  4.管理层推动原则。成本控制涉及全体员工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部过程,因此必须由管理层来推动。这一原则对管理层的要求是:(1)重视并全力支持成本控制;(2)具有完成成本控制目标的决心和信心;(3)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4)以身作则,严格控制自身的责任成本。

  (三)落实成本控制的责任

  企业应当将成本控制的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级单位及个人,做到责任内容清楚,职权范围明确,考核奖惩分明,贯彻责、权、利三结合原则。成本控制责任的承担者,对责任范围内的成本,应做到:

  1.了解所分管成本指标的要求和资料来源。

  2.了解所分管成本指标的实际执行情况和计算依据。

  3.能够调节、控制所分管成本指标的耗费数。

  二、成本控制方法

  《企业财务通则>>第三十六条规定:“企业应当建立成本控制系统,强化成本预算约束,推行质量成本控制办法,实行成本定额管理、全员管理和全过程控制。”

  [解读]本条是关于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的规定。

  (一)成本控制系统

  企业的成本控制系统包括组织系统、信息系统考核制度和奖励机制等内容。

  1.组织系统。企业是由若干个部门(分厂)、车间、科室等组织构成的,成本控制系统必须与企业组织结构相适应。换言之,成本控制活动,如记录实际数据、提出控制报告、成本预算的分析与考核等,都是由各个成本控制单位实现的。企业可以将其组织机构的一个分部、车间、科室等作为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