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天地

《审计学:基于国际审计准则的视角(原书第2版)》

  • 作  者:[美] 里克·海斯 [荷兰] 罗杰·达森
  • 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6-09-01
  • ISBN:7111198654页  数:
  • 尺  寸:16开版  次:
  • 市场价格:49.00
  • 分  类:内控内审  >  其他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紧紧围绕最新的国际审计准则及一些国家相应的著名法规,如美国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分门别类地介绍了审计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涵盖了当今审计学必要的内容,是一本权威的审计学著作,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现代审计环境的清晰视野。

本书各章的最后部分附有与正文紧密配套的各类问题、练习题及案例,可供读者方便地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

目录

译者序
推荐序
前言
第1章 国际审计概述
 1.1 学习目标
 1.2 世界历史上的审计
 1.3 审计师、公司和财务信息
 1.1 国际会计和审计准则
 1.5 审计定义
 1.6 审计的种类
 1.7 审计师的种类
 1.8 基于管理当局认定的审计目标
 1.9 审计程序模式
 1.10 国际会计师事务所
 1.11 小结
 1.12 认证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1.13 注释
 1.14 问题、练习题及案例
第2章 审计市场
 2.1 学习目标
 2.2 学习市场概述
 2.3 审计服务供求关系理论
 2.4 审计法规
 2.5 会计师事务所
 2.6 审计质量及审计收费的确定
 2.7 法律责任
 2.8 审计市场的发展
 ……
第3章 职业会计师道德规范
第4章 审计业务范围
第5章 业务承接
第6章 了解客户基本情况、进行风险评估以及确定重要性水平
第7章 内部控制及控制风险
第8章 控制风险、审计计划和内部控制测试
第9章 分析性复核
第10章 实质性测试和审计证据
第11章 终结审计
第12章 审计报告和客户沟通
第13章 集团公司审计
第14章 公司治理
附录14A 英国联合准则(2003年7月)——审计师审核以司治理的最佳实践例子
附录14B 公众利益背景的公司治理和审计

预读

  第九章 分析性复核

  9.1 学习目标

  1.理解分析性复核的本质。

  2.描述分析性复核的四个一般程序。

  3.解释期望值如何估计以及根据何种来源的数据进行估计。

  4.阐明财务报表项目的性质、可靠性以及其他数据的特征如何影响分析性复核的有效性。

  5.计算计划阶段所用到的常用比率,确定表明企业的流动性、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重大风险的账户。

  6.理解可能Xi/持续经营假设产生疑虑的事项。

  7.理解分析性复核如何运用于每一个审计阶段。

  8.掌握分析性复核如何运用于实质性测试程序中。

  9.描述一些由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执行的分析性复核程序。

  10.说明数据挖掘方法、技术和算法在分析客户数据中的运用。

  11.描绘当分析性复核程序识别㈩偏离预期金额的显著波动时审计师所采取的措施。

  9.2 概述

  分析性复核是指对重要的比率和趋势进行分析,包括调查异常变动以及这些重要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和相关信息的差异。另外,分析性复核必须利用比较分析和勾稽关系来判断账户余额或其他方面的数据是否合理。这样的分析会让审计师全面分析财务情况并试图回答这样的问题:这些数据有意义吗?

  9.2.1 数据之间的关系

  运用分析,陆复核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数据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并且有理由预计这些关系将继续存在。分析性复核包括将公司财务报表的本期数与工期数、预测数(预算)以及同行业标准之间进行比较。例如,将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与行业的数据或类似公司的数据进行比较。

  分析性复核可用来确定公司财务信息之间的关系,这些财务信息通常被期望去证实基于公司的历史数据所做㈩的预测,如毛利率。分析性复核也可用来确定财务信息同相关非财务信息之间的关系,如下资费用与员下人数之间的关系。

  9.2.2 分析性复核的种类

  常用的分析性复核包括趋势分析、比率分析、统计和数据挖掘分析以及合理性测试。趋势分析是指对若干期内某一财务报表项目的变动进行分析。比率分析是指比较财务报表项日之间的比率关系,财务报表某一项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比率关系,或者本公司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相应数据的比率关系。合理性测试址指依据帐户之间的预期关系,分析一定的会计期间的账户余额及余额变化的合理性。数据挖掘是一套计算机辅助技术,要运用到复杂的统计分析如人丁智能技术,通过检验大员数据来揭示隐藏在数据背后或未预期的信息。审计师通常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CAAT)进行检验。

  9.2.3 何时运用分析性复核

  “省级市审计师在审计的计划阶段以及整个评价阶段都要运用分析性复核。”分析性复核也可以用于实质性测试中。在审计计划阶段,分析性复核的目的是明确审计风险的主要领域,从而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及范围。在整个评价过程中,运用分析性复核的目的是评估审计结论是否有理有据,以及财务报表整体上是否合理表达。它还可以用于检测其他程序经常会忽略的实质性错报如欺诈、隐瞒错误。在实质性测试阶段,使用分析性复核大致了解审计的整体情况,例如,为识别出财务报表账户余额的错报提供证据,从而降低错报风险。

  9.2.4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CAAT)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运用可以对电子交易数据和会计文件作更广泛的测试。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以从关键的电子文档中挑选交易样本,并根据一定的特征对挑选出来的样本进行分类,或不用样本数据而直接对总体数据进行测试。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通常包括数据的提取、计算、筛选、分析、对例外和非常交易的识别、回归分析和统计分析。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通常要借助于通用审计软件(GAS),为审计师提供不同模式的数据的接入、提取、管理、分析和报告。分析性复核也可能使用数据挖掘软件。

  当分析性复核识别出重要的波动或存在与其他相关的信息不一致的关系,或与预测数存在偏差时,审计师应该进行调查并获取充分的解释和适当的证据。对异常波动和关系进行调查,通常应先询问管理人员,然后对管理人员的回答加以证实,以及根据询问结果采取其他审计程序。

  认证考试试题9-1

  以下哪一项是运用分析性复核的基本前提:

  (A)财务比率分析是调查异常波动的一种可行选择。

  (B)财务信息的统计检验能够发现财务报表中的实质性错报。

  (C)在没有反证的情况下,数据之间存在并且预计继续存在一定的关系。

  (D)这些程序不能替代余额测试和交易测试。

  9.3 分析性复核的评价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