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ancial-info财务天地

安越 > 财务天地 > 现代企业预算编制起点问题的研究(一)

现代企业预算编制起点问题的研究(一)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推荐讲师:安越 发表于:2014-11-14

    ──兼论公司财务报告的改进

    大约二十年前,我国财务管理、经济活动分析和企业管理的教科书中,谈到预算或“财务计划”的编制时,一律主张从生产或从确定生产任务开始(可称之为“生产观预算”),企业在实务上亦如法炮制。进入1980年代以后,我国引进西方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和企业管理的教科书。这些教科书又一律主张预算编制应该从销售或从确定销售数量开始(可称之为“销售观预算”)。我国学术界完全接受了“销售观预算”的观点,但就我们所知,我国企业预算管理实务上成功应用这种观点的案例并不多。我们认为,这两种预算观念无论在理论还是实务上都有局限性,不适用于现代公司制企业(或简称公司)。现代公司预算编制的起点应该是“每股收益”(EPS)或利润,我们不妨称之为“利润观预算”。“利润观预算”的确立不仅有助于充分发挥会计和财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而且有可能解决财务报告缺乏前瞻性、及时性和明细化问题。下文,除结束语之外,安排三个部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预算观念的形成依赖于经济体制和所有制结构,“利润观预算”最适合于两权分离的现代公司,而且在逻辑上,两权分离程度越高的公司越应该采用“利润观预算”。

    1980年代以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无论是企业之间的供需关系,还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供需关系都不是经过市场、而是经过国家计划部门统一调配来实现的。整个国家是一个大公司,每个企业事实上是一个“生产车间”,整个国家并不存在市场,此其一;其二,当时,我国一方面生产能力低、技术落后,造成供给短缺,另一方面巨大的人口基数以及无限制的人口生育又造成对社会物质产品的巨大需求,即所谓“先进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企业生产什么都有人需要,生产多少都能“销售”(统一调配)多少,生产决定“销售”,而利润也无非是国家计划部门计划安排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类似于预算的“生产技术财务计划”编制的起点当然是生产或产量确定。只要生产“搞定了”,其他则全部“搞定”。这是“生产观预算”的基本条件。

    与“生产观预算”相反,“销售观预算”以一个竞争性的市场为前提,销售决定生产,生产决定设备物料采购和人力聘用,进而决定筹资和投资。从预算编制的流程看,这就是从销售预算的编制开始,依次编制存货和产量预算,材料、工资和制造费用的预算,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的预算,直到最后的利润预算和现金预算。也就是说,对“销售观预算”而言,只要销售“搞定了”,其他则全部“搞定”。我国从1980年代开始逐步取消统一调配的产品种类,现在已全部放开,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正在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同时,我国近几年生产能力提高迅猛,而社会消费相对滞后,市场供过于求,形成所谓消费者市场。在这种条件下,我国企业采用“销售观预算”似乎有相当充分的现实根据。

    但必须指出,“销售观预算”隐含着两项假设:(1)企业或企业经营者作为预算编制者具有强烈追求无限利润的动机──其唯一限制是销售,因而销售才成为预算的起点;(2)销售与利润的增减变化具有一致性──换句话说,与被确定的销售量(额)相对应的利润在当时限定的条件下应该是最优的,否则以销售为起点编制预算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因为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利润。不言而喻,满足这两项假设条件的或者说适合使用“销售观预算”的就只有独资企业(当然,也可包括合伙制企业),因为独资企业一般是所有者和经营者(或预算编制者)二位一体。对于公司而言,问题截然不同。因为典型的现代公司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即两权)相互分离,公司所有者处于企业之外,并不直接参与企业经营活动,而对公司不具有所有权的经营者却直接经营公司并编制预算。公司所有者当然追求利润,而公司经营者就不一定像公司所有者那样在任何条件下都去追求利润,因此,这样的两种情况常常难以避免,即销售的增长导致利润的下降和当可以通过开拓市场增加利润时而不去开拓。前者的例证是我国相当一部分外贸企业,亏本出口,不仅使自己濒临倒闭,而且给银行造成很多“烂账”。后者的例证是我国中小国有企业,改革初期,其资金、技术、人才甚至市场都比民营企业有明显的优势,但后来基本上是被民营企业所击垮,原因之一是没有守住和开拓市场。弥补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采用“销售观预算”的缺陷,是我们主张实行“利润观预算”的主要论据之一。

    公司实行“利润观预算”的另一个重要论据在于“每股收益”具有丰富的内涵。首先,按照统筹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s )的思想,每股收益既反映股东利益又与公司的愿景和战略相联系①。当然,不满足客户需要、没有优化的内部业务流程不可能取得使股东满意的每股收益,但这仍然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而且在逻辑上公司不可能牺牲股东利益去满足顾客需要(除非公司已造成过错)。其次,按照“杜邦分析模型”②的思想,每股收益综合而又详细地反映了公司的经营状况。杜邦分析模型直接给出的是投资报酬率(ROI),而不是每股收益。实际上,在杜邦分析模型上增加负债率因素就可以得到权益资本报酬率(ROE),进而得到每股收益数据。同理,我们也可以从股收益推导到ROE,再到ROI,最后到整个公司经营活动。第三,实证研究证明每股收益与证券市场中企业股票价格之间存在正相关,每股收益的变动影响股票价格(Ball and Brown , 1968;Bartholdy,1998)。第四,将上述三点综合起来,我们可以说每股收益也反映公司在证券市场上对资本的竞争能力,也就是说公司在需要资本时是否能够顺利筹集到很大程度上还要看公司股票的预计每股收益。值得注意的是,对现代公司来说,资本竞争与市场竞争竞争、技术竞争、人才竞争一样重要。

    ①平衡记分卡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Robert S . Kaplan和一家咨询公司的总裁David P. Norton于1992年共同创造,其内容可参见:Robert S. Kaplan and Anthony A. Atkinson. 1998. Advanced Management Accounting .3rd ed. Upper Saddle River:Prentice Hall, 368-79.平衡记分卡与公司战略的关系可另外参见:Robert S. Kaplan and David P. Norton. Transform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from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to Strategic Management:Part I and Part II, Accounting Horizons, Volume15, Number1 & 2-March & June 2001.

    ②杜邦模型将投资报酬率分解成销售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之乘积,然后继续分解销售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直到显露出企业经营活动的面貌。参见:Ray H. Garrison and etc .1999. Managerial Acounting .4th ed. Taipei:McGraw-Hill,628.。将杜邦模型与负债率结合起来,求得权益资本报酬率过程为:

    a. 负债率=负债/ 资产
    b. 投资报酬率=利润/ 资产(其中资产亦为投资)
    c. 用投资报酬率除以(1-负债率)得到权益资本报酬率,即:(利润/ 资产)÷[1-(负债/ 资产)]=权益资本报酬率

    公司实行“利润观预算”的再一个论据在于它符合委托──代理理论分析模型(余绪缨等,1996)。预算是公司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一种“契约”。在这种契约中,利润不是唯一内容但不可能不被放在首位,而且只有这样,才能弥补“销售观预算”的不足。由于所有者对利润的追求是无限的,在逻辑上可能发生所有者要求的利润在数量上超出可能的销售所提供的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可行的办法只能是按销售来压缩利润,但这种压缩并不意味着又回到“销售观预算”,因为这种压缩是有限度的,即不能低于最低投资报酬率(MRR)的要求,否则,所有者就会采取各种形式撤走资本。有趣的是,按照委托-代理理论,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通常表现为经营者总是比所有者掌握更多的私有信息(Private Information),换句话说,如果所有者和经营者都是理性的,所有者最终要求的利润必须得到经营者的认可,这样,通过预算确定的利润在数量上不是超出、而是达不到可能的销售所提供的利润。最后预算究竟编制在什么水平,首先取决于所有者如何为经营者设计以预算为基础的激励制度③;如果该激励制度不能消除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又取决于所有者和经营者双方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如何博弈。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文中或封面图片来自授权原作者及互联网。为非商业用途使用。
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安越(微信:yuexianghui03)。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最终解释权归安越所有。

联系我们Contact Us

上海安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021-58362000
15801919100(公开课24h服务)
15801990967(内训24h服务)
15801990967(管理咨询24h服务)

BD@EasyFinance.com.cn

客户反馈Feedback

了解更多Subscribe

微信二维码

关注安越官方微信

CopyRight © 安越咨询 版权所有 沪ICP备 05001842网站备案深耕欧美管理会计理念,聚焦中国企业实践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