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变革之路所折射的财务思考——中化国际篇

发布日期:2013-08-23张东/文本文由安越咨询原创或嘉宾授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三个挑战,三次提升

中化国际的母公司中化集团是新中国成立最早的国营外贸公司之一,也是中国最早进入《财富》全球500强的企业。从早期打破当时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进口国家急需的战略物资到后来做化工贸易,再到现在已经成为一个“集团公司有限多元化,各业务板块专业化”的企业,主业分布在能源、农业、化工等几大板块。中化国际2012年的营业额是 544亿人民币,总资产有300多亿。

早年在计划经济的特殊背景下,中化集团长期专营石油、化肥、化工品等商品,进出口额多年居我国外贸企业首位,被誉为外贸企业的“领头羊”。但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中化长期赖以生存的进出口代理业务模式的空间逐渐缩小。从垄断到接受开放的市场竞争已经是一个转变,但是随着国内外交流渠道的通畅,企业作为国内外购销方中间商的作用逐渐下降,不得不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这种来自市场的竞争冲击愈演愈烈,在1998年的金融危机达到了一个高峰。中化集团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高速扩张中,暴露出疏于管理,无序放账、乱投资、交易质量低下等问题,积淀下巨额逾期应收账款等不良资产,加上外资银行全面收缩对公司的信用支持,公司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境地。这次危机也彻底敲响了企业的警钟,从1998年以来中化进行了管理变革和战略转型,企业的内在素质有了本质的提升,尤其是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建立了有效的管理体系,为应对危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9年,中化国际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向社会公众发行人民币普通股12,000万股,募集资金9.6亿元人民币,成为A股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企业的经营管理不仅要考虑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更要从股东的角度,考虑投资回报。企业的管理决策要求更规范,更透明,更及时,这又是市场带给企业新的挑战。中化从1999年开始实施管理改善工程,建立了以“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绩效评价、风险管理、资金管理、投资、审计七条主线,信息化建设一个支撑”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形成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管理良性循环的“中化管理体系”,保障了市场化转型顺利推进。

2001年11月,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从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国内企业也更加感受到来自全球化的冲击。这种冲击,包括国内经济与全球经济脉搏的联动,外资巨头加入竞争,竞争因素的复杂化和快速变化以及先进管理经验的渗透,让企业的关注点从企业内部走向外部,从静态的管理走向动态的决策,从粗放型管理转向精细化的管理。在原来管理变革基础上,中化集团又开始全面推行精益管理,并将其作为“立司之本、治司之策”。企业围绕“消除浪费、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标,深入挖掘成本费用控制的内在潜力,细化控制措施,降低运营成本。据不完全统计,仅2009年就降低成本费用2.74亿元。

 

全文下载

>> 更多更多精彩CFO实践谈  
咨询热线:021-58362000-810文档下载

核实信息后,我们将尽快给您发送相关资料,请确保邮箱、联系电话准确。安越承诺对您的信息严格保密。

重置

高岷

本期访谈嘉宾:高岷

安越零距离
欢迎自荐、推荐分享嘉宾及精彩好文
support@anyue.net